头部

连州非遗知多少


来源:连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4-02-11 10:06:24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一、什么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二、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

直至2023年12月,连州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瑶族布袋木狮舞;

     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布袋木狮舞、舞马鹿、保安大神会、沙坊洗佛节、沙坊切粉制作技艺;

     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慧光塔无顶传说、十样锦、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布袋木狮舞、舞马鹿、东陂腊味制作技艺;保安大神会、沙坊洗佛节、沙坊切粉制作技艺; 过山瑶瑶歌、祁剧、东陂水角制作技艺、水路歌、唐氏根书、丰阳牛肉干制作技艺。

     连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36项水路歌、沙坊切粉制作技艺、瑶族神老节、东陂水角制作技艺、东陂腊味制作技艺、丰阳牛肉干制作技艺、星子舞香火龙、西岸赛龙舟、山歌、春牛、白茶制作技艺、过山瑶瑶歌、祁剧、采茶戏、调花鼓、慧光塔无顶传说、十样锦、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布袋木狮舞、舞马鹿、保安大神会、沙坊洗佛节、瑶族坐歌堂(民俗)、唐氏根书、斗牛狮、解放节、山塘豆腐制作技艺、东陂炒油茶制作技艺、星子豆沙饼制作技艺、星子扣肉制作技艺、瑶家火烟肉制作技艺、瑶族布袋木狮头制作技艺、瑶族山茶制作技、溪黄草茶制作技艺;西岸东村筒子八音;丰阳村吴氏祖诞日。

三、瑶族布袋木狮舞简介

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属瑶族过山瑶传统舞蹈,多在农历十月丰收季节和翌年春耕前,在地塘、祖厅、晒谷场等地表演。表演前,先举行祭祀祖先,行请木狮的礼仪。表演时,木狮内1人舞狮头,其他1至11人舞狮被。木狮舞动时,木狮头随乐曲节拍张合甩动,发出“啯啯”的响声,并带动其他舞者在木狮内撑起狮被,变换不同的动作。随锣鼓乐伴奏下,协同配合构成各种造型,每个造型为之一景,共72景。每一景按情感表达不同可分为喜、悲、护、想、报、形、反七类,借助狮子的不同造型,寓意瑶族先祖漂洋过海迁徙的艰辛过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舞狮时由唢呐、大、小镲、笛子等乐器伴奏,舞毕由一对男女唱着迁狮调,引导木狮离开。迁狮调以唱为主,有三个曲牌,中间穿插对白,内容多为表现瑶族对客人的欢迎,对瑶家成婚、添丁等的庆贺。布袋木狮舞通过家族和社会传承方式传承,已成为粤湘桂接壤的瑶族聚居区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

四、舞马鹿简介 

舞马鹿便是流传在西岸民间的民族舞蹈,马鹿长相似马,身似驴,长着牛腿,而一对角则是鹿角,是一种半仙动物,能给人们带来福寿和吉祥。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祈祷。

《舞马鹿》的表演分“跟踪”、“捕鹿”、“训鹿”三个情节展开:由四名艺人扮演两只马鹿,在林中奔跑、跳跃,它们来到泉边,相互擦背、嬉戏,调皮可爱。突然,马鹿警觉地昂起头,原来猎人跟踪而至。猎人发现了马鹿,抛出绳套捕捉,都被马鹿机灵地躲闪开了。在激扬、高亢的乐曲声中,马鹿浑身透亮,神采飞扬,猎人竟被迷住了,随即采摘灵芝和鲜花,分别献给两只马鹿,化敌为友,猎人和马鹿共同欢舞。

《舞马鹿》的舞蹈动作是在粤北采茶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新的,风趣幽默,很有特色。猎人的矫健潇洒,马鹿的敏捷可爱,都得到生动的体现。特别是马鹿的动态,十分形象逼真、生动,给人美感,整个舞蹈充满了生活气息。西岸《舞马鹿》经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挖掘、整理,在2007年11月成功申报成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五、瑶族高台小长鼓舞简介

在瑶安乡的盘石里村里流传着一种民间舞蹈——瑶族高台小长鼓舞。长鼓舞是瑶族最喜爱的一种舞蹈。除了春节,庆丰收或祭祀盘王打长鼓外,其族系之间也以这种形式“走访十二兄弟”,过山串寨,表示同是盘王子孙。甚至行经奏章,见官告状也打着长鼓,舞着布袋木狮,作为瑶族身份的证物。瑶族长鼓舞在瑶族过山榜中已有记载,而连州瑶安乡老艺人赵日保、赵成见兄妹保留的长鼓,较为古老。他们保存的手抄本,以七言句记述高台小长鼓动作,总共有六折三十六句,每句记录一个动作,四角打完一次为之一套。每套反向打一次,为之七十二层。

高台小长鼓表演是两人同在一米见方的八仙桌上打,一方面便于观看,另一方面显示舞者技能。因为八仙桌面上位置局限,动作必须准确吻合,相互必须默契,每转换一个位置须则身而过,贴身而舞。更有甚者,再加叠一桌,难度更大,更能显示他们他们高超的技艺。舞时有锣鼓、萧笙、唢呐伴奏,曲调多以盘王歌调或“天鹅过岭”等。事而引声高歌,以唱盘王歌为主,歌唱盘王功德和族系来源。

从长鼓舞动作风格特点看,由于瑶族深居高山,长期在陡坡上从事劳动。因而,这种舞蹈的主要特征是以屈膝进行,也就是说表演时必须两膝弯曲。瑶族高台长鼓舞是连州民间的习俗舞蹈,反映了勤劳善良的瑶族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是连州民间信仰,文化艺术及风情习俗的浓缩表现.瑶安乡的《瑶族小长鼓舞》在2012年2月成功通过申报成为了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footer底部